close

  □特約評論員 佘宗明
  據國土資源部網站消息,我國不動產登記進入倒計時,3年後它將全面實施。總的考慮是,2014年建立統一登記的基礎性制度,2015年推進統一登記制度的實施過渡,2018年前,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投入運行,不動產統一登記體系基本形成。
  不動產統一登記,屢次被置於政策設計的框架下進行討論,如果說此前它總是以“加快落實”等詞語來表述,那麼這次,“3年後將全面實施”則明確了其落地時間。也正因如此,一經披露,就引起輿論廣泛解讀。
  就輿論反響看,許多人對不動產登記耳熟卻未必“能詳”,對其功能的解讀也多止於反腐敗、降房價。原本是一套和稅務、金融等立體交叉的基礎工程,卻被披上“反腐”的外衣,這不失為對其設計初衷的誤讀、政策用意的窄化,但也表明,不動產統一登記被寄予了厚重的民意期許和意義承載。
  應看到,不動產統一登記是系統性設計,而非簡單的“信息存檔”;是基礎性的制度建設,而無“錦上添花”式的功能定位。可長期以來,它都未能在現實中落地生根。在如今土地市場制度、稅收體系亟待升格的語境下,填補這道“缺口”,也成了必須正視的命題。
  在很多地方,包括住房在內的不動產信息,一直都是個盲區。而在“大數據”概念通行的背景下,只有建立一個統一的不動產信息平臺,才能打破碎片化窠臼,為房產稅精密設計、不動產交易安全等,提供詳實的數據支撐。就拿樓市調控來說,若它順利落地,勢必能讓樓市調控更加“有的放矢”,讓監管更趨精細化,既可利用“空置稅”來規制囤房等現象,為調節供求關係提供一個抓手,也可促使長效性調控機制的逐步成型。
  基於此,不動產統一登記,一再被提上政策日程。今年3月,《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(2014—2020)》中提出建立以土地為基礎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。而今國土資源部又以更明晰的時間表,為不動產登記“預熱”:它將其分拆為幾個具體步驟——— 基礎制度建設、逐步銜接過渡、統一規範實施,而每個階段,都對應著“大限”。節奏有序、目的明確,顯示出強力推動不動產登記的信心、決心。
  但從中也可看出,不動產登記的推進將會面臨不小阻力。畢竟,其工程量繁、作業面廣,有些基礎數據收集麻煩、整理龐雜。而更重要的,是其附生功能會形成對某些人的利益壓減,如“房多多”會少了藏“腐”之地,“房腐”或因此現形,有些人暗中搞房產投機式倒賣,也會被揪出……雖說不動產登記並不直接指向反腐、降房價,但若與配套性措施“對接”,未嘗不能發揮在反腐方面的震懾力。
  這也就是為什麼,住房信息聯網幾番遇挫、進展緩慢。此前還有媒體曝光,在聯網“山雨欲來”的節點,官員群體中掀起“拋房潮”——— 他們對聯網工作的抵制心態,無疑是不動產登記的現實阻力。
  現在國土資源部已明確,不動產統一登記將沿著“循序漸進”的節奏向前邁進,這一表態的背後,是周全考量和恆定決心在作支撐。從結束“多龍治水”明晰權責歸口,到明確時間表,將不動產統一登記不斷導向縱深節拍。可以想見,若它能落地,在經濟摸底、充當調控依據等層面發揮的作用,將是無可替代的。
  (原標題:不動產統一登記,循序是為了漸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50navp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